西历2025年2月4日股票私募网,星期二。农历正月初七,乙巳年戊寅月甲辰日,立春第二日。红红火火过大年,此处“非遗正当燃”。
2025年1月29日(正月初一)至2月7日(正月初十),西北首家传统与现代碰撞的艺术演绎舞台情景剧《非遗正当燃》,在陕西广电大剧院连续上演,成为西安蛇年春节假日游的打卡热点。西安年,最中国。乙巳年春节,是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的首个新春佳节。春节假期外地游客争相赶往西安过大年,正是为了沉浸式体验最浓郁的“中国非遗年味”。
《非遗正当燃》由忆往昔、鼓动初情、约心盟誓、风剪流年、执手相守、梦圆相承等6幕篇章组成,以春节过年时的祖孙两代人对话展开剧情,男女主人公在建国初期因皮影戏结缘,历经抗美援朝战争考验,半个世纪相爱相守携手前行,却始终不忘艺术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初心。故事娓娓道来,通过昔日往事回忆和补办婚礼,穿插展现了长安古乐、秦腔、皮影戏、安塞腰鼓、华阴老腔、戏曲技巧、杖头木偶等陕西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片段。
展开剩余89%【忆往昔】把观众带进西安古老的街巷,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的艺术韵味,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生活故事。
【鼓动初情】陕北黄土地安塞腰鼓的热烈节奏,使黄河浪涛的豪迈激情扑面而来,如观众亲身感受到了陕西非物质文化的质朴、厚重和旺盛活力。
【约心盟誓】传统经典与现代元素的完美结合,展现普通西安人的日常生活里的文化脉动。
【风剪流年】人生故事与传奇经历机缘巧合,告诉观众每一位普通西安人心里都有一段传奇情愫。
【执手相守】长安古乐悠悠回荡,诉说着中华民族“梦回汉唐”的千年故事,也诠释着人生百年世代相承的华彩篇章。
【梦圆相承】在新春佳节之际,男女主人公半个世纪后补办热热闹闹的婚礼,弥补岁月匆匆的缺憾,见证现代西安人的生活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完美融合。
“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长李铠博士亲自司鼓,带领郭曼、郭树新、雷中选、杨忠启、夏砚明、刘长安、徐凯局、王率、童晓利、郑东丽、魏艺凌等人集体登台演奏汉唐宫廷名曲《醉龙吟》和《郁金香》,为《非遗正当燃》剧情增添了古典、庄重、欢快、喜庆的汉唐韵味。
台上剧情演绎男女主人公跨越半个世纪的婚礼,台下观众欢声雷动热烈鼓掌表达情感共鸣。演出结束了,台上演员谢幕退场,台下观众热情高涨意犹未尽,整个剧场依然是热潮余波荡漾。观众们争相与演员合影留念,外地游客还抓住机会学说几句陕西方言。临别时,他们都竖起大拇指用陕西方言高喊:“这情呀,甜滴很!”
这台荟萃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的最高端室内舞台剧,由陕西广电大剧院、秦风源非遗剧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联合推出,西安拍脑门文化传媒公司出品,总导演为赵杨,副导演为朱文彬,执行导演为梁安建。
据介绍,长安古乐(亦称西安鼓乐),完整保存了唐乐律、唐乐调、唐乐曲、唐乐谱、唐乐器和唐乐式等唐代音乐核心元素,是以成套乐器再现古代中国音乐“八音和鸣”的经典模式,也是世界上唯一完整保存的古典交响乐,被世界音乐界、历史考古界和文化旅游界誉为“世界音乐活化石”、“陕西千年活文物”和“汉唐遗音原生态”。其中有中国古代宫廷名曲和《诗经》、汉乐府及唐诗古曲,也有长安佛乐和道乐法曲及丝绸之路沿线民族音乐古曲。
2004年,经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文物园林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宗教局、市科技局等6部委组成西安市长安古乐保护开发领导小组,李铠担任西安市长安古乐保护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主任。同年,经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局批准,长安古乐、长安佛乐、西安鼓乐列入西安市碑林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确定李铠为此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西安鼓乐(长安古乐)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长安佛乐经陕西省文化厅批准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经联合国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位于西安博物院的唐荐福寺遗址,包含有唐寺(荐福寺)、唐塔(荐福寺塔俗称小雁塔)和唐传长安古乐“三唐文化”。该处遗址的唐传长安古乐,是唯一被组合列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19年7月31日起,为了贯彻落实关于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和“让历史说话”的视察讲话精神,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在西安博物院常态化举办“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和赞许,被誉为古都西安的“丝绸之路唐乐会客厅”。
2022年,“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荣获西安市2021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竞赛二等奖,并且入选“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2023年,在“榜样的力量”聚焦陕西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中,“长安古乐丝路文旅音乐会”项目受到陕西省工商联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表彰,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被评为“榜样单位”,执行院长孙晓奇和常务副院长郭曼被授予“榜样人物”称号。
2024年9月26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李铠博士应邀率团参加“沙特龙城”开业典礼,让来宾和观众享受了一场“丝绸之路”和“梦回汉唐”的音乐文化盛宴,受到了沙特投资部副部长、沙特商界领袖、沙特民众、中国企业家人士和华侨华人的热烈欢迎。沙特全国所有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红自媒体跟踪报道,在沙特掀起了一场“中国文化艺术风暴”。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组织的“中国陕西龙族长安古乐团”,是第一个赴沙特来的中国艺术表演团,由此拉开了长安古乐“一带一路”全球巡演的序幕。
遵循在陕西、甘肃和黄河流域考察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了全面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推进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事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指导、中广联合会法治传媒委员会主办的“大河遗彩”——《黄河采拍》暨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艺术展演大会,2024年11月29日晚在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成功举行。
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复原演奏的汉唐宫廷大乐《四朝元》精华版片段,是中国古典交响乐沉寂两千多年后的首次面世。金石土木丝竹匏革八音和鸣,完美再现了汉唐盛世的磅礴气势。央视网国际频道的现场直播,国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开播三日网络浏览量就超过3亿人次。海内外观众纷纷留言,称赞这台节目是黄河文化的一次精彩呈现,是首次欣赏的黄河流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听盛宴。
此番参加《非遗正当燃》舞台情景剧演出,则是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为西安市民和外地游客献上的新年贺礼。
2024年12月4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 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网闻博报2
,赞
14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下东南中西北五方位,人类世界自古文明出中华。无论外国人是否承认,中国都拥有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的古老文明,也拥有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的音乐艺术非物质文化。无论外国人是否承认,春节都是中国人世代相承庆祝新年的社会实践,也是中国人世世代代自觉传承非物质文化的艺术性社会实践。
千年弹指一挥间,西洋文化风靡全球的历史插曲即将结束,中国文化再次引领世界的新生代已经到来。“蛇来运转”迎新春,长安古乐贺岁“非遗正当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古玩装饰品股票私募网,而是融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文化自信精神美食营养餐。(张栢溪)
发布于:陕西省